长公主她总想篡位(姜芜徐清忱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长公主她总想篡位最新章节列表

以古代言情为叙事背景的小说《长公主她总想篡位》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,“又是鲸鱼”大大创作,姜芜徐清忱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,梗概:第二日,御花园“昨日我听说,陛下发了好大一通火,把伺候的太监吓得不轻呢?”“这是为什么?”一个圆圆脸的宫女,好奇的看着说话的太监问道“听说是因为昨日,许多大臣一起弹劾长公主”“对对对,我也听说是这样我还听说昨晚,皇后娘娘知道这件事后,当场气得晕了过去”另外一个宫女语气激动的说那小太监拍了一下说话激动的宫女:“小声点,你不要命了,被人听到可是要砍头的”“知道要砍头还说,嫌命长了!”突然背......

点击阅读全文

小说:长公主她总想篡位 作者:又是鲸鱼 角色:姜芜徐清忱 强烈推荐热门古代言情小说《长公主她总想篡位》,这本小说的作者是“又是鲸鱼”。小说无错版梗概:满眼的宠溺:“朕的阿芜值得天底下最好的男子,只要是阿芜想要的,朕都会尽力为你取来。”姜芜愣住了,内心一股暖流缓缓汇聚在心口。这时,启元帝把他亲自挑选过后,剩下的青年才俊们的画像。吩咐杨树一一摆在那张平时批阅奏折的桌上... 长公主她总想篡位

第6章 挑选驸马 精彩章节免费试读


御书房

过了半晌,启元帝才慢悠悠的说:“徐家乃天下文人之首,朕也听说过他自幼才华横溢,智计无双。

担得上帝都第一公子的盛名,可是他身体实在孱弱,配不上朕的阿芜。

朕的阿芜只有世间最好的男子才配得上。”

启元帝看着姜芜这张与记忆中有七八分相似的面孔。

满眼的宠溺:“朕的阿芜值得天底下最好的男子,只要是阿芜想要的,朕都会尽力为你取来。”

姜芜愣住了,内心一股暖流缓缓汇聚在心口。

这时,启元帝把他亲自挑选过后,剩下的青年才俊们的画像。

吩咐杨树一一摆在那张平时批阅奏折的桌上。

让杨树跟姜芜解说每人的优点,等杨树说完后。

启元帝一脸慈爱的问:“可有中意的?”

姜芜托着腮帮子,懒洋洋的问:“父皇这是真打算给儿臣赐婚?”

启元帝轻叹一声:“虽然朕也舍不得,可你如今都十七了。

寻常人家的女儿早已议亲,再早些的都有孩子了。

朕总得先给你选个好驸马订下来,免得好的都被别人挑走了。”

“那父皇中意哪一个?”

启元帝垂眸扫了一眼桌上画像说:“你选驸马,自然是你中意就好,朕不会过多干涉你的喜好。”

姜芜指着桌上最左边的画像说:“楚烨不行,我俩自幼一起长大并无男女之情。”

又指着第二张说:“太丑,有碍观瞻。”

“这个看起来就太弱,也不行。”

“……”

她指着最后一张画像嫌弃的说:“这定安伯我见过一面,像个花孔雀一样俗不可耐。”

启元帝见她把所有人吐槽了遍,打趣道:“朕派人搜罗了帝都这么多的青年才俊,竟没一人能入你眼。

莫不是朕的阿芜早已心有所属?”

姜芜无奈的说:“儿臣的心思全扑在那把龙椅上,哪有时间…”

见自己不小心把心里话说出来了,姜芜赶紧捂住嘴,神色不安的看向启元帝。

“哈哈哈…”不料启元帝听罢反而放声大笑。

启元帝笑够后,看姜芜一脸懵圈的样子。

才缓缓解释道:“你当朕真不知道你近年来做的事?

朕无非是疼你、宠你,任由你去争罢了。”

姜芜听罢顾不上惊讶,双眼炯炯有神的盯着帝王问道:“父皇这是不反对儿臣?”

“自古以来,帝王之位都是能者居之。

你是朕亲自教导长大,在朕为数不多的孩子当中。

你是最像朕的。”启元帝一脸深沉的回应。

姜芜心下一喜,眼底浮现一丝希望:“那父皇这是允许儿臣…”

她话还没说完,就被启元帝打断:“但是…朕不反对不代表就是答应你。

阿芜,女子争夺皇位在天启朝可是从未有过,这条路比皇子夺嫡更为艰难。”

“不怕,不管有多艰难儿臣都想试一试。”姜芜一脸坚定的表示。

启元帝突然看着姜芜正色道:“尽管这一路反对的人会很多,也不后退?”

“不后退。”

随着姜芜斩钉截铁的回答,启元帝看着不管是脾性还是野心都像极了自己的嫡长女陷入了沉思。

过了许久,他抬头目光深沉的看着姜芜,那双狭长的凤眸里蕴含着许多看不懂的情绪。

看似在看姜芜,又似透过她看往别处,姜芜不知这是何意内心疑惑不已。

就在她忍不住想要询问出声时,年近半百的帝王顿时又收回眼神。

随后爽朗一笑露出赞赏的目光,无比自豪的说:“不愧是朕的女儿,勇气可嘉!”

姜芜虽然疑惑,到底还是忍住了好奇心,挑眉傲娇回应:“父皇从小对儿臣亲自教导,儿臣能差到哪去?”

启元帝看着姜芜这幅傲娇的模样,也像极了记忆中的那个人。

眸子里流露出一丝丝怀念,不过很快就消失不见。

“不错!没让朕失望。”帝王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随后话锋一转立马抛出问题:“只是我天启国向来文官为重,武将次之。

而文人大多自傲、迂腐,只怕要他们接受一位女太子不容易啊。”

启元帝面上忧心忡忡的看着姜芜,实则心思活络早已有了对策。

既能宠着自己一手捧到大的掌上明珠,也不会拿天启国来任由她胡闹。

而姜芜这只初出茅庐,刚修炼出来的小狐狸。

自然不是启元帝,这只在朝堂之上,浸泡了大半生的老狐狸的对手。

姜芜眸光一亮,父皇这意思难道是支持我争夺太子之位?

她赶紧挽住启元帝的胳膊,满脸开心的看着帝王,语气轻快的说:“父皇这是同意了?”

启元帝一副拿她没办法的宠溺模样:“朕说了只要是阿芜想要的朕都给,不过…”

“不过什么?”姜芜紧张的看着启元帝,生怕他反悔。

“这并不是一件小事,除非你能完成朕对你的三个考验,朕便允许你与太子公平竞争。

否则,此事就莫要再提。”

姜芜听完觉得意料之中,如果连这件事启元帝都能这么轻易的答应,她反而会觉得有鬼。

她恢复了惯常的冷静,轻松的问:“什么考验?”

“这第一项考验,天启国重文,而徐家乃天下文人之首。

得到徐府支持,让朕看到你的能力。”启元帝慷慨激昂的说。

姜芜低头沉思了一会,随后猛的抬头,眼神打量着帝王,迟疑的问:“徐家向来最注重礼节,怎么可能会支持我,父皇莫不是在诓我吧?”

启元帝猛的站起身双手抱胸,剑眉一挑假装生气的冷哼一声:“朕何必诓你,若是你连徐家的支持都得不到。

满朝一半以上都是文官,且都以徐相为首,谁会支持你?你又拿什么与太子竞争?”

姜芜听完转头一想,竟觉得启元帝说得有些道理,自己若没有文官支持,那这条路怎么走?

目前自己暗中收拢过来的大多都是武将,为数不多的文官都是芝麻小官,三书六部就只有一个户部在手,属实是势单力薄了些。

只是她觉得得到徐府支持,实在有些困难。

“可徐相一心支持正统,要他支持我谈何容易?”

姜芜记得,当初徐相在太子册封太子之时,就表明了态度。

启元帝认真的凝视着姜芜:“这是你的事,朕已经给了你机会,能不能抓住便看你的本事。

怎么这才第一个考验,就把你吓退了?”

听到这,姜芜抬眸坚定不移的看着启元帝,说:“父皇既然给了儿臣机会,儿臣无论如何都会抓住机会。

剩下的考验还有什么,父皇一并说了吧。”

启元帝一副欣赏的表情望着姜芜:“第二件事,便是四个月后的秋闱科举。

届时朕会交由你与太子一同去办。

秋闱科考试在我朝历年来,都是收获人才最大的科举考试。

也是朝堂之上污水浑浊的时候,若你能办好本次科举,必会有所收获。

若是出了纰漏,你也就失去了与太子竞争的机会。”

“最后一道呢?”姜芜见启元帝迟迟不接着往下说,连忙追问。

启元帝眸色幽深的望了她一眼:“若你把前面两件事都完成了,朕自然会告诉你最后一道考题。”

当然,启元帝说这样的意思就是前两件你若是办不好,就没必要知道最后一件事了。

姜芜听懂了他的弦外之音,还没好好表示自己的决心,启元帝又开口了。

“面对太子一生下来就能拥有的东西。

阿芜,你心里可有不甘?”

姜芜一脸严肃的回:“这虽然是阿翊与生俱来的身份。

但父皇已破例给了儿臣机会,儿臣并无不甘。

儿臣想要什么,都会竭尽全力去争取。

哪怕结果不如人意,但只要努力过,心中便无憾!”

启元帝看着眼前姜芜,仿佛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。

半晌,他神请有些低落的说:“朕还有些奏折没看完,你回去好好考虑考虑,这考题你接不接吧。”

说完也不等姜芜开口,就吩咐杨树送她出去。

等姜芜走了一会儿,启元帝对着左边他平日小憩的耳房沉声道:“出来吧。”

一个身材修长,有些儒雅的中年男人步伐轻快的从耳房走出来。

笑得一脸温和:“臣多谢陛下厚爱,徐家能迎娶陛下的掌上明珠,是徐家之幸。”

此人正是徐相徐敬远。

启元帝睨了他一眼,不客气道:“自然是你徐家幸事,朕的阿芜样样都好,配你儿子怎么看都是你儿子高攀了。”

徐相那张五十多岁依然风华正茂的俊逸脸上抖了抖,瞥了启元帝一眼没有说话。

两人年少时是志趣相投的知己,后来一路并肩一起守候天启国。

私下没人时两人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人,时常像孩童一般置气互怼。

启元帝早已习惯了徐相这般态度,对宫女说:“给徐相赐座。”

两只老狐狸不知在商量些什么,一个时辰后,徐相才离开。

徐相走后,启元帝一个人坐了好久好久。

最后扯下腰间别着的白玉,双手捧着轻轻抚摸,然后叹息着说:“阿芜已经长大了,只是她并不像你希望的那样,快快乐乐、简简单单的过一生。

她有雄心、有壮志、有冒险精神,她呀,想要这张冰冷的椅子。”

说到这,启元帝低声笑了一下,随后又觉得有些懊恼:“都怪朕不好,自从那次差点失去她之后。

朕就把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导,她不喜欢女红刺绣、不喜欢琴棋书画,朕就由着她。

她喜欢习武,喜欢跟朕学权谋之术,朕也由着她,谁知她长大了,竟然…”

“唉…不过还好,她并不偏执。

对了,你若是泉下有知,知道朕完成了你的心愿。

让你亲自定下的女婿娶阿芜,应该会开心一些吧…”


点击阅读全文